汹涌东去的洪魔,又一次把一代弄潮好手推向风口浪尖。
作为水利部在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的派出机构和长江防汛总指挥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98年夏秋之交的这场大洪水中,凸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群体,10000人的职工队伍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0%,其中工程师2400多人,高级工程师1000多人,教授级高工200多人,享受有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184人。在抗洪抢险中,这些掌握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在水雨情预报、蓄泄洪调度和抢险现场指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
8月16日上午10时许至17日凌晨3时许,是被水利专家们称为“难忘的、惊心动魄的15小时”——
10时30分,长江委水文局副局长王俊紧急报告:沙市水位要突破45米了!
45米,是荆江分洪的争取水位,所有的领导、专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国家防总的目光盯住了沙市,中央领导的目光盯住了沙市!
45分钟后,国家防总来电,要求水文局预报处立即核实清江隔河岩水库的入库洪峰。因为隔河岩的水量直接影响到沙市水位。而此刻,清江大雨滂沱,隔河岩水库的“大肚子”憋不住了!
水文局接令立即部署荆江行洪水文测验工作,各路测量技术人员紧急出动,分赴各个处于风口浪头的测量点,下午17时30分,水文局预报处根据变化了的隔河岩泄水量资料,预报8月17日8时,沙市将出现洪峰,最高水位达45.30米左右!
一分一毫,事关全局。分与不分,一字千钧!中央领导同志再一次让水文局拿出最准确的预报,并要求专家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回答6个问题。
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陈雪英告诉记者,当晚专家们分析沙市44.67米的保证水位是1954年定的,1972年、1980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市座谈会决定将此提高到45米,目的是可以减少分洪2亿立方米。而根据现实的雨情、水情、工(程)情预报,近年来荆江大堤堤身、堤顶都已达标,堤基也进行了部分修理,沙市超过45米的洪峰量只有2亿多立方米,而且持续时间只有几天,因此荆江大堤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承受趋于极限的压力。
专家的这一结论,为中央最后的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凌晨时分,不分洪的消息传到位于荆州的长江委荆江局,专家们才发现又度过了一个紧张的不眠之夜!
8月16日,记者曾采访了长江委所属的螺山水文站,站长、工程师林天才告诉我们,防汛测报必须顶得住、测得到、报得准、报得出。为这十二个字,水文工作者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记者在长江委水文局看到,几乎每间办公室都有一张沙发搭成的简易床,专家们24小时守候在办公室。有同志告诉我们,入汛以来,这些专家平均每人每星期要喝完一斤茶叶!
与1931年、1954年,甚至1996年抗大灾不同的是,今年有大量先进的科技手段被应用于抗洪抢险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海事卫星遥测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位自记存储远传系统与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气象站联成测报网络,激光测距,水下彩色摄影,等等,一大批尖端技术设备密切注视着长江流域的风云变幻,水涨水落。观测发报密度从四段制、八段制发展到逐时制,直至每半小时就要报一次,测洪水流量、降雨量、天气云雨、上游来势、下游走势、泥沙含量等,各种水情资料汇总、分析后送到决策者手中。预报处对几次大的暴雨洪水过程、转折性天气、中下游干流重要站点进入控制水位都作出了准确的预报。
为满足防汛测报需要,长江委还利用亚洲2号卫星开通了武汉至北京的防汛卫星通道,将长江流域通讯站原有的3个话路又增加了10个双向卫星话路。在宜昌联网工程中,长江委采用光纤、数字微波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先进通信技术手段,构成了以三峡水文局为中心的区域网,通过高速专用通道将水雨情况及时送至长江防总和国家防总。
8月29日,长江委水文局副总工程师金兴平告诉记者,长江流域有水文报汛站1493个,分布在各大小干支流上,形成监视雨情水情的网络。今年入汛以来,该水文局已收转水情电报90万份,对外发布水文预报3600站次,向国家防总呈交水雨情分析报告68期,发布水情公报61期。
长江干线堤防线长达3600公里,分蓄洪区40多个,大中型水库1000多座,这些大大小小的工程何时运用,怎样运用,长江委在年初就做了长江防洪调度预案,掌握分洪“核按钮”的国家防总要求长江委在预案的基础上密切注意实情,随时当好调度水利工程的参谋。
7月中下旬,长江第三次洪峰向中下游推进,城陵矶、武汉、湖口河段形势险峻。
7月23日,长江委以长江防总办名义紧急通电湖北省防汛指挥部全力加强干堤防守,以御洪峰;
紧急通电湖南省防汛指挥部做好运用分蓄洪垸的准备并立即上报分蓄计划,长江委专家据此研究出四套分洪方案上报国家防总;
当第三次洪峰迫近湖口时,长江委又电告安徽、湖北严守干堤,江西做好在鄱阳湖分洪的准备,并明确了蓄洪区启用顺序的四个蓄洪区及防御能力低的圩区群众安全转移计划;
随着洪峰的继续东移,滁河出现超警洪水时,长江委又及时通知江苏打开节制闸行洪,实施马汊河分流,缓解汛情。
一步步的周密部署、一次次地协调各地方的利益关系,其依据都来自专家们的精确计算和准确预测,各级领导、各地军民都十分重视专家的权威分析,出现了尊重知识、依靠科学、团结治水的局面。
几次关键时刻,专家们的科学调度使险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清江流域地处长江中游暴雨中心,距荆江河段上游约20公里,地理位置与长江三峡区间平行,进入8月以来,连日暴雨使清江、长江水位暴涨,据测算,清江下泄流量每增加1000立方米/秒,荆江河段就上涨8—10厘米。如两江齐下,荆江大堤危若累卵!
长江委的专家们建议,立即启用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拦洪蓄水功能,错开两江洪峰,避免高位遭遇。然而由于当时长江洪水四峰相连,水位居高不下,错峰条件十分恶劣,5000立方米/秒的来水量在隔河岩水库暴满,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1.8米,达203米。为确保万无一失,长江委专家组在对隔河岩大坝、闸门、副坝等要害部位承受能力及降雨情况精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允许隔河岩水库短时超蓄的建议。
8月7日至8日,长江第四次洪峰来临,在隔河岩水库控制下泄流量1000至2500立方米/秒时,水库水位最高达203.96米,超负荷运行长达10小时,为将沙市水位控制在44.95米起到关键性作用。严谨的论证为科学的决策再一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仅仅一周之后,第六次洪峰又咆哮而来。专家们经过科学分析之后选定湖北省最大的水库—漳河水库承担拦洪错峰的重任。
8月15日,漳河流域大面积强降雨,当日17时水库水位超过122米的汛限水位。“漳河打喷嚏沙市患感冒”,漳河水库泄洪量直接影响沙市水位,而此时预报沙市水位上涨迅猛,直逼44.67米的历史最高值,8月17日5时将到达45.20米,石首、监利、洪湖堤防将面临空前的考验!
专家们的建议再一次受到重视。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一声令下,漳河工程管理局全面进入紧急状态,测雨雷达、卫星云图、水雨情遥测系统和微波通讯系统全部满负荷运行。经过紧急调度,水库全部关闸拦蓄。超负荷运行96小时,共拦蓄洪水1.02亿立方米,错峰时间达79小时,使沙市安全通过45.22米的超历史最高水位洪峰。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成功地调度葛洲坝水库、丹江口水库及重庆市所属大小水库蓄泄洪水,为削峰错峰,保卫荆江大堤立下汗马功劳。
8月7日中午,九江大堤溃口。13时30分,国家防总江西安徽段专家组组长、长江委设计院副院长杨光煦奉命赶到溃口现场。这位参加过葛洲坝工程截流、三峡工程截流的一流截流专家临危受命,深感责重如山。面对溃口处落差高达4米、汹涌而入的洪水,面对地质条件差的河床和没有机械化作业的条件,杨光煦沉着果断,下令在50米的溃口处沉下一艘长75米、载重1650吨的铁驳船,铁驳船的前方再沉8条船,以此为基础迅速筑起一道半圆形围堰,堵住狂泻的江水,然后在顺流一侧高流速区采用下沉建筑钢排架管组成钢栅栏,封堵沉船间缺口以减少抛投物流失,然后迅速抛投石块,筑起土石围堰,并在后侧筑起粘土闭气层防止渗漏,使溃口终于合龙。
8月9日下午,朱基总理亲临九江溃口现场,紧紧握住杨光煦的手说,专家技术人员在这次堵口抢险中发挥了高超的技术,立了功!
专家的智慧在实战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得到当地领导的敬重。连日的抢险中,杨光煦的衬衣磨破了,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发觉后,赶紧找人买来新衬衣;碰头会上,舒惠国发现杨光煦疲惫至极,感冒咳嗽,又专门请来医生;省长舒圣佑让秘书打电话“命令”正在赶写堵口技术方案已两昼夜未眠的杨光煦一定要睡觉。最让杨光煦感动的是8月17日那天,当巡堤回来的杨光煦回到住地餐厅时,一盒漂亮的祝寿蛋糕正等着他,省委书记亲自为他揭开了盒盖,这位战功显赫的老专家在紧张战斗的间隙和浓浓的情意中度过了他的花甲之日。
为抗洪抢险不计私利奉献才智的,何止一个杨光煦!
8月16日是决定荆江是否分洪的关键时刻。正在这最紧张的时候,洪湖大堤传来令人心揪的消息:堤上出现960多米长的裂缝!
千里长堤,危机四伏,唯有洪湖大堤基础最差。险情就是命令!长江委迅速组织李思慎、徐麟祥、蒋乃明等几位土工专家火速赶到现场,一批截流专家迅速集结洪湖,解放军战士如箭在弦!几位专家在现场仔细勘察后,将意见立即报给正在长江委总部的专家组,经过认真分析,专家们断定这些裂缝属于浅表层裂缝,并无大的祸患,洪湖大堤的紧张气氛这才缓和下来。
长江委科学院土工所所长、女专家吴昌瑜,行程五六千公里,走遍了湖北境内干堤的每一处险情,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法从严要求抢险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有效抢险,提高成功率。当看到探测管涌全靠潜水员潜入7—9米深水时,吴昌瑜建议采用将兽医用的体温计绑在长杆或吊在绳子上试水温的办法,既减小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准确率,此法被迅速推广。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滚滚洪涛中,知识一次又一次地闪出耀眼的光泽,科学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其巨大威力。在人与自然的这场恶战中,用科学武装起来的人类必定能战胜自然。